青未了(15)/ 蓬莱阁楹联匾额解读(三)
图片
图片
蓬莱阁被称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。四大名楼为武汉的黄鹤楼、南昌的滕王阁、湖南的岳阳楼、山东的蓬莱阁。除了岳阳楼之外,这三大楼我们算是都看到了。黄鹤楼和滕王阁都被修建得格外高大,看起来雄伟壮观。相比较,蓬莱阁就矮小得很,只两层,以至于许多人围着它转了一圈,还不知道它就是蓬莱阁。
图片
蓬莱阁背后面海有一个丹崖避风亭,原名海市亭,系轩亭建筑,明正德八年(公元1513年),知府严泰修建,因有神奇的避风效果,遂被今名替代。亭阳有嵌壁刻石25方,其中有明代董其昌、清代施国章等诗文刻石,堪称稀世墨宝。图片
避风亭楹联:面北当风,风力虽狂绝不入;开轩秉烛,烛光固小竟长明。 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。 雷声指着匾额说:“看,启功写的。” 霞影解读楹联:蓬莱阁避风亭的楹联通过巧妙的物理现象与人生哲理的互文,展现了古人观察自然的智慧与处世之道: 上联"面北当风,风力虽狂绝不入"以科学现象破题。避风亭因弧形高墙与亭柱形成夹角的特殊建筑结构,形成流体力学中的"文丘里效应",当北风袭来时气流加速通过狭窄空间,反而在亭内形成低压区产生反向气流,造就了"狂风不入"的奇观。这种建筑智慧暗合《淮南子》"不设形而方"的顺势哲学。 下联"开轩秉烛,烛光固小竟长明"转入人文观照。开启的轩窗形成空气屏障,使亭内烛火不受扰动,微观上暗喻《道德经》"守静笃"的处世智慧。烛光意象双关,既写实景又喻指文脉传承,与范仲淹"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"的人文精神相呼应。 该联的独特价值在于: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完美融合,比单纯写景联更高一筹;"绝/竟"二字运用斩截,形成物理现象与精神境界的双重肯定;符合"联中有画"的创作法则,读者可直观想见烛火摇曳于狂风之外的奇景。 这种"以物理明人理"的写法,在楹联中较泰山"仰之弥高"类纯哲理联更显生动,较纯粹写景联又更具思想深度,堪称景观联中的上乘之作。其揭示的"借势守正"之道,对当代人在浮躁社会中保持定力仍有启示意义。图片
苏公祠 真临仙阁灵虚地;来读苏公海市诗。 此联直接点明苏公祠与苏轼《海市诗》的关联,表达了人们来到苏公祠,仿佛置身仙境,来此阅读苏公诗篇,感受苏轼笔下的海市奇观。下面图是苏公祠里面的《海市诗》 。图片
苏轼在1085年10月15日担任登州(今山东蓬莱)太守,仅五天后(10月20日)就被调回京城。尽管任职极短,他仍为当地做了两件大事:一是上书加强登州海防,二是奏请取消食盐专卖,减轻百姓负担。登州百姓感念其德政,在蓬莱阁旁修建苏公祠纪念他,祠内供奉其画像,并流传“五日登州府,千年苏公祠”的佳话。苏轼还在此写下《登州海市》等诗文,留下文化瑰宝。登州海市并序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。父老云:“尝出于春夏,今岁晚不复见矣。” 予到官五日而去,以不见为恨,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,明日见焉, 乃作此诗。(翻译:我早就听说登州的海市蜃楼了。当地老人说:"海市蜃楼经常出现在春夏季节,现在岁末就看不到了。"我到任五天后就要离开,因为没能看到而感到遗憾,于是向海神广德王的神庙祈祷,第二天就出现了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。) 原诗如下:东方云海空复空,群仙出没空明中。荡摇浮世生万象,岂有贝阙藏珠宫。心知所见皆幻影,敢以耳目烦神工。岁寒水冷天地闭,为我起蛰鞭鱼龙。重楼翠阜出霜晓,异事惊倒百岁翁。人间所得容力取,世外无物谁为雄。率然有请不我拒,信我人厄非天穷。潮阳太守南迁归,喜见石廪堆祝融。自言正直动山鬼,岂知造物哀龙钟。信眉一笑岂易得,神之报汝亦已丰。斜阳万里孤鸟没,但见碧海磨青铜。新诗绮语亦安用,相与变灭随东风。 《海市诗》不仅展现了奇幻壮丽的海市幻景,还融入了诗人对人生、自然和天命的深刻思考。前八句对海市幻景的瑰丽进行描写:"东方云海空复空,群仙出没空明中。"开篇描绘海市蜃楼的虚幻背景:东方云海茫茫,仿佛有仙人出没于空明之境,营造出缥缈神秘的氛围。"荡摇浮世生万象,岂有贝阙藏珠宫。"海市蜃楼在浮动的云气中幻化出万千景象,但诗人理性指出,这并非真正的神仙"贝阙珠宫",而是自然现象。"心知所见皆幻影,敢以耳目烦神工”,诗人明知这是幻影,却仍以虔诚之心感谢神灵的馈赠,体现了他对自然奥秘的敬畏。 "岁寒水冷天地闭,为我起蛰鞭鱼龙",冬季本不该出现海市,但诗人的诚心感动神灵,驱使鱼龙(暗指海神)打破自然规律,让幻景重现。"重楼翠阜出霜晓,异事惊倒百岁翁。"海市中浮现的楼阁山峦令当地老人惊叹,侧面烘托景象之奇。"人间所得容力取,世外无物谁为雄。"诗人感慨:人间事物尚可努力获取,但超自然的奇迹("世外无物")非人力所能及,唯有神灵主宰。"潮阳太守南迁归"至"岂知造物哀龙钟",引用韩愈的典故:韩愈贬谪潮州后北归,游衡山时云雾散开得见山峰("石廪""祝融"为衡山山峰名),他归因于自己正直感动山神,但苏轼认为实为上天怜悯其老迈("龙钟")。暗喻自己与韩愈相似,虽遭贬谪(苏轼此时因"乌台诗案"被贬黄州,后短暂起用),但上天仍以海市奇观抚慰其心。"信眉一笑岂易得"至"神之报汝亦已丰",诗人感叹:人生中开怀一笑已属难得,神灵的回应(海市)已是丰厚恩赐,体现其豁达。哲理升华与超然结尾(末四句),"斜阳万里孤鸟没,但见碧海磨青铜",海市消散后,唯余夕阳孤鸟、平静如镜的碧海("磨青铜"喻海面澄澈)。"新诗绮语亦安用,相与变灭随东风",诗人自嘲:再华丽的诗句也无法留住幻景,一切终将随东风消散。海市蜃楼与人生际遇皆如梦幻泡影,唯有顺应自然、超然物外,方能获得精神自由。 此诗融合写景、叙事、说理,展现了苏轼"超然物外"的生命智慧,是其贬谪时期精神境界的典型写照。图片
画的是吕祖。世上总有那不被领情的吕洞宾,也总有那不识好人心的狗。图片
普照楼又名灯楼,原为夜间行船用的标灯,始建于情清同治七年(公元1868年),1958年重修。它与宾日楼、吕祖殿共同组成仙境莲菜的特征性标志。关注我,带您深度旅游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